时间:2021/7/1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年7月18日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邮政为此专门发行了《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小型张(图一)。该小型张邮票的图案选择的是一份清代的历史档案,清光绪十年()浙江布政使司给温处兵备道的邮件在邮递过程中形成的凭证材料——《排单》。边饰图是清代宫廷画家唐岱的作品《山水图》,绢本设色,现藏故宫博物院。其中的“濲水驿”记录,是“兰溪元素”在中国邮票上展现的唯一素材。

图一

这件排单纵28.5公分,横48.6公分,现藏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清代,布政使专管一省财赋和人事,为从二品官,仅次于总督、巡抚,浙江布政使司即浙江布政使的衙门。收文单位温处兵备道驻温州,为浙江布政使司派属,掌温州府和处州府(今浙江省丽水市)的军事、监察事务,带兵备衔,兼管水利、海防。这件排单的公文件数所填为“衙门公文壹件”,发文日期时刻为“光绪十年七月十八日子时”,传递速度要求“飞速”。光绪十年七月十八日辰时六刻自省城杭州钱塘县出发经(浙江驿)、90里至富阳县(会江驿)、里至桐庐县(桐江驿)、95里至建德县(富春驿)、里至兰溪县(濲水驿)、60里至金华县(双溪驿)、里至永康县(华溪驿)、80里至缙云县(丹峰驿)、90里至处州府(括苍驿)、里至青田县(芝田驿)里至温州府(象浦驿)。沿途历时六天,全程共计里(图二)。

图二

排单是驿递公文保证时效的单据。清制《清会典事例·兵部·邮政》载:“军机处发交公文,各省、州、县驿站接递时,将限行里数、接到日时及有无擦损拆动之处,於排单内注明,传至末站,缴部查覈。”排单正文部分除事先印有发文单位,关于传递公文的上谕或上级明令,还要由发文单位填写收文单位,公文件数,发文日期时刻,传递速度。附件部分则由沿途各站填写,包括站名和经过日期时刻。

关于“濲水驿(今兰溪境)”驿名的出处,古代的一些文献早有记载《读史方舆纪要》卷93、续修《大清一统志》卷、《嘉庆重修一统志》卷金华府《关隘》、王士祯《居易录》卷34俱作瀫水驿。《钦定四库全书·史部·浙江通志》卷89,记“濲水驿,金华府志在县南门外,宋为兰皋驿在县西,元为兰江水站在河东岸,今皆没于水,明洪武名兰溪驿,后知县贾存义还今所,十四年更今名,弘治六年知县王倬建,康熙十二年奉载归并兰溪县。”南宋大诗人杨万里作有《宿兰溪瀫水驿前三首》:“水色秋逾白,山光夜不青。一眉画天月,万粟种江星。小酌居然醉,当风不觉醒。谁家教儿子,清诵隔疏棂。系缆兰溪岸,开襟柳叶窗。人争超夜市,月自浴秋红。”

兰溪自古为浙中水陆交通枢纽。“兰溪为八省通衢,货物辐辏之所”,“城市蕃盛,为上江最庶”。商埠经济繁荣,又促进水路运输更加发达。兰溪为杭城至福建官马大道的必经之地。建县后,历代设有规模可观的水陆驿站。早在唐代,驿路干道从北京到杭州再到福建的驿道要途经兰溪,线路是:杭州—睦州(今建德)—兰溪—婺州(金华)—处州(丽水)—温州—福州。据《大唐六典》记载,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宋代,兰溪设有兰皋驿,在县署西南一百九十五步(米)。元代,设兰江水站,在悦济浮桥东岸码头。明洪武三年(),在兰江水站旧址设兰溪驿。洪武九年()迁置南门外,即今驿前码头街区。洪武十四年()改名瀫水驿,另在驿馆前建递运所。弘治六年(),建总铺、使星馆和迎恩亭。清康熙十二年(),瀫水驿迁置县署前,并在溪西增设兰皋马站。有马铺二,一在东岳庙内,一在香溪西北处。瀫水驿辖水陆两路,陆路额设正马25匹、备马25匹、马夫25人、防夫6人。水路配有船只57艘,每只船配船夫3人~4人。驿馆是接待官方往来人员食宿之所,递运所是递运官方、军方物品的机构。驿站专递紧要公件,每昼夜行里。铺站则传递一般官方文檄,一般每5千米设一铺,设屋三楹。清代,总铺设在县署南十余步(20米左右)。城乡共设铺站9处,铺兵44人。出东门有赶山铺、板桥铺,连接金华新塘铺;出南门过马安铺、大有铺,到达汤溪泽头铺;出河西有下金铺、女埠铺、赤塘铺、双塘铺,到达建德三河铺。铺站有严格的登记和交接制度,唯命是从,不得滞迟。水路沿婺江上行30千米到金华双溪驿,沿衢江上行40千米到龙游瀫波驿,沿兰江下行45千米到严州永定驿。据清康熙《金华府志》载,清康熙间,瀫水驿和递运所年支出银两两,而金华双溪驿和递运所年支出银两为两,仅为兰溪的一半。当时兰溪商埠日停泊船只艘~艘,其中载重50吨以上的大船多艘,沿江码头,连绵2千米,几无空隙。清光绪《兰溪县志》载,古时兰溪有34码头。今考,自廻龙桥至下卡,因故废弃的古码头有:上卡、中卡、保安埠、水阙口、破码头、新安阁、台基、赵家、柳氏、白酒巷、范家、庄家、王公桥、小码头、永康、新码头、瀫西药业公所埠、官码头、上捣布、望江楼、江西会馆、周王庙、陈家堰埠、桃源渡、洪家码头25处。今存码头9处,依次是驿前、南门、水门、西门、柳家、朱家、张家、王家码头和下卡码头。这些码头,均有条石砌成的台阶,一般三四十级,垂直高度10多米。9处码头总长度米。码头人声鼎沸,热闹异常。旧时经营内河航运或人力货运的行栈,称为“过塘行”。装卸货物称为“上下塘”。

根据清朝《光绪会典事例》浙江邮驿网路表中记载,此时兰溪县的驿道非常的完善,一共有四条(图三):

图三

通往金华:县前铺经费垄口10里至石关铺,10里至板桥铺,10里至金华的新塘铺,10里至溪陂塘铺,10里至金华府前铺西。

通往汤溪:县前铺南10里至南路铺,由瓦灶头经马安铺、大有铺20入里汤溪县界,10里至洋头铺,10里至宋家铺,10里汤溪县前铺北。

通往龙游:县前铺西10里至西路铺,由溪西经10里至外董岭、10里至赤溪、10里至游埠,10里至兑门江,10里至龙游湖镇,20龙游县前铺。

通往建德:县前铺北10里至北路铺,由下金铺、女埠铺、赤塘铺、双塘铺入建德界,10里至三河铺,10里至枫木铺,10里至石壁铺,10里至桐溪铺,10里至建德县前铺东。

兰溪商埠发展多年间,独然崛起于浙中。因为大小船只的货物要在此中转或交换,或转航线,于是,江上樯帆林立,码头人声鼎沸,八方商贾云集,街市摩肩接踵,带动了当地的吃、喝、玩、乐的休闲经济,花舫茶肆,笙歌不绝。兰溪至杭州的航线,是兰溪商埠的主动脉。所有出长江三角洲及更远地区的兰溪商品,都必须通过这条航线,屯溪航线是兰溪沟通皖南和赣北的重要通道。在商埠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各个时期的民间通信带来了很大的方便,那时,背井离乡,出外做工经商的人,要向家里捎个信,只能靠乡里亲朋回籍探亲捎带,船运的频繁来往,使得捎带信件的需求量逐步增加,慢慢的形成了一些专门从事经营的机构民信局,即传递民间书信的经营组织。民信局在传递书信之外,“兼可捎带银钱杂物,民皆便之”。有关兰溪民信局、船递、信客、大清邮政的情况,将在另文简述。敬请师友补充指正。

参考文献:《兰溪市志》

《钦定四库全书·史部·浙江通志》卷89

《浙江通志·邮政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anxishizx.com/lxsdl/83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