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军华)枇杷是浙江省金华兰溪市两大特色优势水果之一。近年来,随着冻害、暴雨、高温等灾害性气候的增加,尤其是年和年两次极端低温寒潮,枇杷减产近八成,严重挫伤了果农积极性,果园管理日渐粗放,再加上早采等一系列因素,导致果品质量下降。针对这一情况,兰溪市政府积极开展枇杷品质提升行动,兰溪市农业农村局借鉴杨梅设施发展经验,通过项目扶持,引导果农加快推进枇杷设施栽培。如今,设施栽培、数字智能化管理应用正为兰溪枇杷产业注入新活力。 在兰溪市女埠街道虹霓山村的果香枇杷园内,周庆权手持一把无损果品检测仪,对大棚内即将上市的枇杷进行品质检测,只见他对着枇杷果皮照一照,“滴滴”声后,仪器屏幕立即显示出该果的可溶性固形物。“有了这个宝贝,可以对枇杷的糖度实现精准分级,改变了过去凭经验、凭感官的老方法,枇杷品质更加一致,从而带给客户更好的鲜甜体验。” 兰溪市黄店镇刘家村的唐雷山,去年借助兰溪枇杷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实施的机会,投入20多万元新建了平方米的大棚,在寒潮中,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达到了丰产稳产的目的。 “我的大棚里今年新增了智农宝系统,肥水一体、自动卷膜、温湿度调控等都可以通过手机来操作完成,省力又省心,根据枇杷生长需要来调节适宜的生产环境,枇杷的采摘期可以提前至4月下旬,比露地的要早20多天,品质也明显提高。”虽然还是暮春时节,在周庆权的大棚里,枇杷已经开始被采摘上市。 与唐雷山一样,借助地理标志项目的实施,周庆权投入多万元,新建了1万平方米的枇杷大棚,通过枇杷智能化管理控制系统,周庆权初次尝到了数字化带来的“甜头”,使他依靠数字技术提升枇杷品质的决心更加坚定。 去年,兰溪新增枇杷设施平方米,截至今年4月底,又新建1.1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兰溪枇杷设施累计5.5万平方米。同时,兰溪市农业农村局将紧紧围绕白露山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枇杷品质提升为重点,加强与福建省农科院、浙江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的合作,着力打造白露山枇杷产业文化风情园,以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 详见《中国食品报》(年4月30日4版) (责编:周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