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柴望(一二二二——一二八○),字仲山,号秋堂,又号归田,江山(今属浙江)人。理宗嘉熙间为太学上舍生。淳佑六年(一二四六)元旦日食,诏求直言,上《丙丁龟鉴》,忤时相意,诏下临安狱,临安尹赵与□疏救得免,放归。端宗景炎二年(一二七七)授迪功郎,史馆国史编校。宋亡,与从弟随亨、元亨、元彪遁迹江湖,称“柴氏四隐”。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卒,年六十九。有《道州台衣集》、《咏史诗》、《西凉鼓吹》等,已佚。后人辑为《秋堂集》二卷,收入《柴氏四隐集》。事见《柴氏四隐集》附录里人苏幼安所撰墓志及清同治《江山县志》卷一二。柴望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柴氏四隐集》为底本,校以《四库全书·秋堂集》,编为一卷。

诗(凡六十三首)

子陵台

曾与刘郎共起居,如何不肯受除书①。

最怜人笑先生错,正好为官却钓鱼②。

①刘郎:指唐人刘禹锡,曾因忤上多次贬官。●除书:是授官的诏书。除去旧官,授新官曰除。宋无名氏《满江红》:“荐墨未曾干翠剡,除书已拟封黄纸。把爆筵、趁取牡丹红,花前醉。”洪迈《容斋随笔》卷一“黄纸除书”条:“乐天好用‘黄纸除书’字,如‘红旗破贼非吾事,黄纸除书无我名’,‘正听山鸟向阳眠,黄纸除书落枕前’,‘黄纸除书到,青宫诏命催。’”

②钓鱼:《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李贤注引顾野王《舆地志》曰:“七里濑在东阳江下,与严陵濑相接,有严山。桐庐县南有严子陵渔钓处,今山边有石,上平,可坐十人,临水,名为严陵钓处也。”麟按:故题称“子陵台”。晋皇甫谧《高士传》:“司徒(侯)霸与光素旧,欲屈光到霸所语言,遣使西曹属侯子道奉书,光不起,于床上箕踞抱膝发书。读讫,问子道曰:‘君房素痴,今为三公,宁小差否?’子道曰:‘位已鼎足,不痴也。’光曰:‘遣卿来何言?’子道传霸言,光曰:‘卿言不痴,是非痴语也。天子征我,三乃来。人主尚不见,当见人臣乎?’子道求报,光曰:‘我手不能书。’乃口授之,使者嫌少,可更足。光曰:‘买菜乎?求益也。’”麟按:先祖发子陵“正好为官却钓鱼”之覆,较不得葡萄吃而说酸之徒隐者,又清洁,则究竟不知孰为错矣。○此集得自汉典诗词网,恨不得《四隐集》一读。四隐皆平阳堂柴氏,余《家谱》亦号平阳郡,知是一脉所出。平居无聊,略借先人酒杯浇其垒块,差比博弈而已。

重题黄鹤楼

自从崔颢题诗后,更有何人吊祢衡①。

芳草不知鹦鹉恨,晴天惟见汉阳城。

楼头月落酒方醒,岸口风高雁正鸣②。

五百年前黄鹤去,闲寻鸥鹭订诗盟③。

①唐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麟按:颔联亦用此事。●祢衡:《后汉书·文苑传》:“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兴平中,避难荆州。建安初,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是时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或问衡曰:‘盍从陈长文、司马伯达乎?’对曰:‘吾焉能从屠沽儿耶!’又问:‘荀文若、赵稚长云何?’衡曰:‘文若可借面吊丧,稚长可使监厨请客。’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融亦深爱其才。……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诃之,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祖大怒,令五百将出,欲加棰,衡方大骂,祖恚,遂令杀之。祖主簿素疾衡,即时杀焉。射徒跣来救,不及。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敛。衡时年二十六,其文章多亡云。”(参见《三国志》卷十裴注)麟按:祢衡著有《鹦鹉赋》,死葬鹦鹉洲。《清一统志》:“湖北武昌府:鹦鹉洲在江夏县西南二里,祢衡墓在鹦鹉洲,今沦于江。”李白《望鹦鹉洲悲祢衡》:“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又《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顾惭祢处士,虚对鹦鹉洲。”

②楼头月落:《世说·容止》:“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后王逸少下,与丞相言及此事。丞相曰:‘元规尔时风范,不得不小颓。’右军答曰:‘唯丘壑独存。’”

③黄鹤去:祖冲之《述异记》:“荀瓌,字叔伟,事母孝,好属文及道术,潜栖却粒。尝东游,憩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霄汉,俄顷已至,乃驾鹤之宾也。鹤止户侧,仙者就席,羽衣虹裳,宾主欢对。已而辞去,跨鹤腾空,渺然烟灭。”宋乐史《太平寰宇记》:“黄鹤楼在县西二百八十步。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报应录》:“辛氏昔沽酒为业,一先生来,魁伟褴褛,从容谓辛氏曰:‘许饮酒否?’辛氏不敢辞,饮以巨杯。如此半岁,辛氏少无倦色,一日,先生谓辛曰:‘多负酒债,无可酬汝。’遂取小篮橘皮,画鹤于壁,乃为黄色,而坐者拍手吹之,黄鹤蹁跹而舞,合律应节,故众人费钱观之。十年许,而辛氏累巨万。后先生飘然至,辛氏谢曰:‘愿飞来。’先生前遂跨鹤乘云而去,于此辛氏建楼,名曰黄鹤。”(见《江夏县志》)●诗盟:苏轼《答仲屯田次韵》:“秋来不见渼陂岑,千里诗盟忽重寻。”章甫《别陆务观》:“客袂此时成暂别,诗盟他日会重寻。”麟按:黄鹤既去,只合与鸥鹭为侣矣,哀哉!

重到都门效辘轳体①

两年不作京华梦,重到湖山事已非。

柳外晚风寒食节,花间天气雨晴时。

阑干独凭莺飞去,帘幕低垂燕未归。

欲托焦桐理心事,满庭芳草又斜晖②。

①辘轳体:辘轳体,诗体的一种,杂体诗名。此体要求写律诗五首,五首都有一句相同,这公用的一句,分别用作五首诗的第一、二、四、六、八句。或作绝句四首,公共句用作各首的一、二、三、四句,公共句若是放在第三句则需换韵;若作绝句三首,公共句用各首的一、二、四句,无需换韵。因诗的韵律如水井之辘轳架旋转而下,故名辘轳体。此首或是五首之一。

②焦桐:指琴。《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中秋待月用弟察推元彪韵①

待月南楼月不明,百年虚负此宵情。

浮阴乱向空中起,圆影偏从塞外清。

江国潇潇凄露气,山城处处动笳声。

何人独抱琵琶坐,泪滴冰弦暗恨生②。

①察推:观察推官的省称。宋吴自牧《梦粱录·士人赴殿试唱名》:“其状元官授承事郎,职除上郡签判,榜眼授承奉郎,探花授承务郎,职注中郡或下郡签判。或无见阙,则节推察推之职。”柴元彪,字炳中,号泽襢居士,江山人,柴望从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尝官察推。宋亡,与从兄望等四人隐居不仕,人称“柴氏四隐”。元彪工诗,著有《袜线集》(巳佚),今所见诗在《柴氏四隐集》中。

②冰弦:乐史《杨太真外传》:“妃子琵琶逻娑檀,寺人白季贞使蜀还献。其木温润如玉,光耀可鉴,有金缕红文,蹙成双凤。弦乃末诃弥罗国永泰元年所贡者,渌冰蚕丝也,光莹如贯珠瑟瑟。”白居易《琵琶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诏许出狱呈京尹节斋赵公①

臣子狂愚献直言,圣明宽大度如天。

十封应诏皆焚稿,一片忧时只似弦。

数象逢丁阳九厄,元龟为鉴后千年②。

今朝有旨从天下,不到长沙到席前③。

①赵节斋:即赵与□,《宋史》卷四二三有传。参见上作者简介。

②逢丁:柴望在《丙丁龟鉴》中认为,每一甲子的六十年中,凡逢丙午、丁未之年,社会上就要发生一次大劫难。据其统计,自秦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公元前年)至五代汉天福十二年丁未(公元年),共经历二十一次丙午、丁未之年,均发生了动乱或天灾。因丙属火,色赤;未为羊,故称“红羊劫”。●龟鉴:唐刘知几《史通·载文》:“此皆言之成轨则,为世龟镜,求诸历代,往往而有。”麟按:“元”本作“玄”,避清讳改。玄龟即大龟。龟为四灵之一,可占筮,又长寿,故可鉴。

③席前:《史记·贾谊传》:“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昭阳殿①

祸水流来汉火亡,白头宫女恨昭阳②。

至今人见飞来燕,犹为君王暗断肠。

①昭阳殿:《三辅黄图》卷二:“未央宫有宣室、麒麟、金华、承明、武台、钩弋等殿。……《庙记》云:‘未央宫有增成、昭阳殿。’”

②汉火:《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於身,施及黎庶矣。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馀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於无垠。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术,大并世盛衰,因载其禨祥度制,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文选·魏都赋》李善注引《七略》:“邹子终始五德,从所不胜,木德继之,金德次之,火德次之,水德次之。”又沈休文《故安陆昭王碑》李善注引《邹子》:“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麟按:《吕氏春秋·应同》:“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水气至而不知,数备,将徙于土。”则秦为水德,汉当为土德。《后汉书·光武帝纪赞》:“炎正中微,大盗移国。”李贤注:“汉以火德王,故曰炎正。”●恨昭阳:《汉书·外戚传》:“孝成赵皇后,本长安宫人。初生时,父母不举,三日不死,乃收养之。及壮,属阳阿主家,学歌舞,号曰飞燕。成帝尝微行出。过阳阿主,作乐,上见飞燕而说之,召入宫,大幸。有女弟复召入,俱为婕妤,贵倾后宫。……皇后既立,后宽少衰,而弟绝幸,为昭仪。居昭阳舍,其中庭彤朱,而殿上髤漆,切皆铜沓黄金涂,白玉阶,壁带往往为黄金釭,函蓝田璧,明珠、翠羽饰之,自后宫未尝有焉。姊弟颛宠十余年,卒皆无子。末年,定陶王来朝,王祖母傅太后私赂遗赵皇后、昭仪,定陶王竟为太子。明年春,成帝崩。帝素强,无疾病。是时,楚思王衍、梁王立来朝,明旦当辞去,上宿供张白虎殿。又欲拜左将军孔光为丞相,已刻侯印书赞。昏夜平善,乡晨,傅裤袜欲起,因失衣,不能言,昼漏上十刻而崩。民间归罪赵昭仪,皇太后诏大司马莽、丞相大司空曰:‘皇帝暴崩,群众讙哗怪之。掖庭令辅等在后庭左右,侍燕迫近,杂与御史、丞相、廷尉治问皇帝起居发病状。’赵昭仪自杀。”麟按:又司隶解光奏言:“房与宫对食,元延元年中宫语房曰:‘陛下幸宫。’后数月,晓入殿中,见宫腹大,问宫。宫曰:‘御幸有身。’其十月中,宫乳掖庭牛官令舍,有婢六人,中黄门田客持诏记,盛绿绨方底,封御史中丞印,予武曰:‘取牛官令舍妇人新产儿,婢六人,尽置暴室狱,毋问儿男女,谁儿也!’武迎置狱,宫曰:‘善臧我儿胞,丞知是何等儿也!’后三日,客持诏记与武,问:‘儿死未?手书对牍背。’武即书对:‘儿见在,未死。’有顷,客出曰:‘上与昭仪大怒,奈何不杀?’……赵昭仪倾乱圣朝,亲灭继嗣,家属当伏天诛。前平安刚侯夫人谒坐大逆,同产当坐,以蒙赦令,归故郡。今昭仪所犯尤悖逆,罪重于谒,而同产亲属皆在尊贵之位,迫近帏幄,群下寒心,非所以惩恶崇谊示四方也。请事穷竟,丞相以下议正法。”谓赵合德为争宠药死宫妃之子,使成帝绝后。○此诗以女人为红颜祸水,汉亡是赵飞燕、赵合德淫乱所致,虽曰迂腐,不过是承汉人馀绪。

云梦

纪生尚可称皇帝,韩信何妨作假王①。

今日伪游真是伪,只因一蹑误高皇②。

①纪生称帝:《史记·项羽本纪》:“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韩信假王:《史记·淮阴侯列传》:“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原为假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

②《史记·陈丞相世家》:“其明年,淮阴侯破齐,自立为齐王,使使言之汉王。汉王大怒而骂,陈平蹑汉王。汉王亦悟,乃厚遇齐使,使张子房卒立信为齐王。封平以户牖乡。用其奇计策,卒灭楚。常以护军中尉从定燕王臧荼。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高帝默然。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陈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柰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陛下弟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高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南游云梦’。上因随以行。行未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豫具武士,见信至,即执缚之,载后车。信呼曰:‘天下已定,我固当烹!’高帝顾谓信曰:‘若毋声!而反,明矣!’武士反接之。遂会诸侯于陈,尽定楚地。还至雒阳,赦信以为淮阴侯,而与功臣剖符定封。”裴骃《集解》引《汉书音义》曰:“蹑谓蹑汉王足。”麟按:云梦泽,湖北省江汉平原上的古湖泊群的总称。《史记·货殖列传》:“江陵,故郢都……东有云梦之饶。”《河渠书》:“于楚,则西方通渠汉水、云梦之野。”○陈平一蹑,使高祖刘邦顺利释兵权,不当云误。此首似欲为韩信翻案,故云。

越山

吴越山分两岸青,遥遥帆影是西兴①。

江花历乱如红雨,云树高低似画屏。

钱氏古乡迷鸟道,越王芳草上诸陵②。

已知太乙临吴分,晓看祥乌夜看星③。

①西兴:渡口名,在浙江省萧山市西北。本名固陵,相传春秋时越范蠡于此筑城。六朝时为西陵戍,五代吴越改名西兴。苏轼《望海楼晚景》:“江上秋风晚来急,为传鐘鼓到西兴。”

②钱氏:欧阳修《新五代史·吴越世家》:“钱镠,字具美,杭州临安人也。临安里中有大木,镠幼时与群儿戏木下,镠坐大石指麾群儿为队伍,号令颇有法,群儿皆惮之。……昭宗以宰相王溥镇越州,溥请授镠,乃改威胜军为镇东军,拜镠镇海、镇东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尉、中书令,赐铁券,恕九死。镠如越州受命,还治钱塘,号越州为‘东府’。光化元年,移镇海军于杭州,加镠检校太师,改镠乡里曰广义乡勋贵里,镠素所居营曰衣锦营。婺州刺史王坛叛附于淮南,杨行密遣其将康儒应坛,因攻睦州。镠遣其弟銶败儒于轩渚,坛奔宣州。昭宗诏镠图形凌烟阁,升衣锦营为衣锦城,石鉴山曰衣锦山,大官山曰功臣山。镠游衣锦城,宴故老,山林皆覆以锦,号其幼所尝戏大木曰‘衣锦将军’。……唐庄宗入洛,镠遣使贡献,求玉册。庄宗下其议于有司,群臣皆以谓非天子不得用玉册,郭崇韬尤为不可,既而许之,乃赐镠玉册金印。镠因以镇海等军节度授其子元瓘,自称吴越国王,更名所居曰宫殿、府曰朝,官属皆称臣,起玉册、金券、诏书三楼于衣锦军,遣使册新罗、渤海王,海中诸国,皆封拜其君长。……镠世兴灭,诸书皆同,盖自唐干宁二年为镇海、镇东军节度使,兼有两浙,至皇朝太平兴国三年国除,凡八十四年。”(参见《宋史》四百八十《吴越钱氏》)●越王:浙江省诸暨市正是越国的都城,越王勾践的风云之地,故今浙江省诸暨市城区的苎萝山、金鸡山二山脉,又名越山。麟按:二句以鸟道、芳草喻物是人非,犹之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故《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诗虽格近晚唐,未为高迈,而黍离麦秀,寓痛至深,骚屑哀音,特为凄动,亦可与谢翱诸人并传不朽”云。

③太乙:亦作“太一”,星宿名。《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属。后句四星,末大星正妃,馀三星,后宫之属也。环之匡卫十二星,籓臣。皆曰紫宫。前列直斗口三星,随北端兑,若见若不,曰阴德。或曰天一。”《正义》引《星经》云:“阴德二星在紫微宫内,尚书西,主施德惠者,故赞阴德遗惠,周急赈抚。占以不明为宜;明,新君践极也。”又云:“阴德星,中宫女主之象。星动摇,衅起宫掖,贵嫔内妾恶之。”《星经》云:“天一、太一二星主王者即位,令诸立赤子而传国位者。星不欲微;微则废立不当其次,宗庙不享食矣。”麟按:张守节《正义》曰:“天一一星,疆阊阖外,天帝之神,主战斗,知人吉凶。明而有光,则阴阳和,万物成,人主吉;不然,反是太一一星次天一南,亦天帝之神,主使十六神,知风雨、水旱、兵革,饥馑、疾疫。占以不明及移为灾也。”太乙临吴越分野,主有兵灾。●祥乌:《太平御览》卷九“相风”条引庾阐《杨都赋》曰:“云虎之门,双竿内启。祥乌司飚,丹墀竟陛。”又引《述征记》曰:“长安宫南灵台,上有相风铜乌,或云:此乌遇千里风乃动。”麟按:郑玄《相风赋》:“昔之造相风者,其知自然之极乎,其达变通之理乎?上稽天道阳精之运,表以灵鸟物象。其类下凭地,体安贞之德,镇以金虎,玄成其气,风云之应,龙虎是从。观妙之征,神明所通。夫能立成器,以占志吉凶之先见者,莫精乎此。乃构相风,因象设形,蜿盘虎以为趾,建修竿之亭亭,体正直而无桡,度径挺而不倾,栖神鸟于竿首,候祥风之来征。”(《御览》卷九引)昼观祥乌,夜察星相,用表忧国情思,其沉著处,堪与老杜“五更鼓角声悲壮,山峡星河影动摇”相媲。

西施

十二金钗对对铺,三千粉黛腻如酥①。

君王莫道六宫丑,一个西施已坏吴②。

①金钗: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粉黛: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麟按:曾巩《游信州玉山小岩记》:“其下有钟乳,围五六人。凝而欲滴者,若檐溜垂空,合而外结;……腻如酥凝,分如爪形,垂如盖张,色若海波,风聚而沫。食之,甘吻津舌,异若蔗浆露蕊焉,殚乎美味。说者云:可以安躬辅气,颐精休神,为不死之药。”民歌有“罗裙脚下救命王”之句,此“腻如酥”三字写女子极艳,所谓秀色可餐也,用衬西施之美。

②西施坏吴:《越绝书·越绝内经九术第十四》:“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种献之于吴王,曰:‘昔者,越王句践窃有天之遗西施、郑旦,越邦洿下贫穷,不敢当,使下臣种再拜献之大王。’吴王大悦。申胥谏曰:‘不可。王勿受。臣闻:五色令人目不明,五音令人耳不聪。桀易汤而灭,纣易周文而亡。大王受之,后必有殃。胥闻越王句践,昼书不倦,晦诵竟旦,聚死臣数万。是人不死,必得其愿。胥闻越王句践服诚行仁,听谏,进贤士。是人不死,必得其名。胥闻越王句践冬披毛裘,夏披絺绤。是人不死,必为利害。胥闻贤士,邦之宝也;美女,邦之咎也。夏亡于末喜,殷亡于妲己,周亡于褒姒。’吴王不听,遂受其女,以申胥为不忠而杀之。”麟按:秋堂先生虽有忧国之忱,然如周姥之礼何?此又不得为先人讳也。

西湖

年年柳眼青归处,门外游人可自闲①。

天气又晴晴又雨,楼台依寺寺依山。

酒边歌拍穿花外,船上箫声落水间②。

光景留连宽自惜,鹧鸪啼罢暮城关③。

①柳眼:李商隐《二月二日》:“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周邦彦《荔枝香近》:“细思别后,柳眼花须更谁翦,此怀何处消遣。”陆游《雪晴行益昌道中颇有春意》:“春回柳眼梅须里,愁在鞭丝帽影间。”麟按:颔联写西湖景致,不输东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②歌拍穿花、箫声落水,用“通感”,可谓善于形容。

③李煜《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词:“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鹧鸪啼暮:左思《吴都赋》:“鷓鴣南翥而中留,孔雀綷羽以翱翔。”刘逵注:“鷓鴣,如鸡,黑色,其鸣自呼。或言此鸟常南飞不止。豫章已南诸郡处处有之。”麟按:古人谐其鸣声曰“行不得也哥哥”,故常用兴起思乡去国之愁。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词:“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有此句,则上句上句流连光景乃为无可奈何之辞,比直抒胸臆更为沉痛。

吴樵溪山居

老子无家计,萧然屋数间①。

头边惟白发,眼底是青山。

棋急鸟声散,琴低鹤睡闲。

片云长似伴,朝去暮飞还②。

①老子:翟灏《通俗篇》十八曰:“《老学庵笔记》:南郑俚俗谓父曰老子,虽年十七八,有子亦称老子。乃悟西人所谓大范老子,盖尊之以为父也。按西人并不以老子为尊,唯有自称。然《后汉书·韩康传》:亭长使夺其牛,康即与之。使者欲奏杀亭长,康曰:此自老子与之,亭长何罪?康乃京兆霸陵人,正可为的证者。《三国志·甘宁传》注:夜入魏军,军皆鼓噪举火。还见权,权曰:足惊骇老子否?此老子似指曹操。权岂欲尊操而云然乎?《晋书·陶侃传》:顾谓王愆期曰:老子婆娑,正坐诸君辈。《应詹传》:镇南大将军刘弘谓曰:君器识宏深,后当代老子于荆南矣。《庾亮传》: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兴复不浅。诸人不皆西产,而其自称如此,必当时无以称父者,故得通行不为嫌。若《五代史·冯道传》:耶律德光诮之曰:汝是何等老子?对曰:无材无德,痴顽老子。更显见其称之不尊矣。”麟按:余嘉锡曰:“汉、晋人之自称老子,犹老夫也,有自谦之意焉。至宋时,流俗乃称为人父者为老子。”(《世说·容止》笺疏)其实“老子”一词,有自称(我)、自谦(老迈、昏聩)、自尊(老夫)及尊人(老先生、老人家)四义。盖“老夫”虽有杜预“称国小己老,自谦以委陈”之自谦,而未尝无《曲礼》:“大夫七十而致仕,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行役以妇人,适四方,乘安车,自称曰老夫”之高傲。今以诗意观之,若自称“我”不懂持家过日子,殊无趣味;自谦我“老迈”不懂持家,是真无能矣;惟自尊,方有高士“贫贱骄人”之意,方许作闲云野鹤,看花开云卷。

②此联可与王摩诘“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对看,王诗得禅悦之美,此则有儒者蔼然之风,物我胞与,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参见冯友兰《新理学》)也。麟按:秋堂先生虽有言不顾行之嫌,然朱子亦不免焉。

宿湖外

懒入城中去,来维柳下舟。

空江明月上,残雨夕阳收。

好景多归夜,他乡易得秋①。

倚梧吟不尽,樽酒更登楼②。

①秋喻愁。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②倚梧:《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毛《传》:“梧桐,柔木也。山东曰朝阳。梧桐不生山冈,太平而后生朝阳。”郑《笺》云:“凤皇鸣于山脊之上者,居高视下,观可集止。喻贤者待礼乃行,翔而后集。梧桐生者,犹明君出也。生于朝阳者,被温仁之气亦君德也。凤皇之性,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孔《疏》曰:“《白虎通》云:‘黄帝之时,凤皇蔽日而至,止于东园,食常竹实,栖常梧桐,终身不去。’且诸《书传》之论凤事,皆云食竹栖梧。”麟按:《说文》云:“凤,神鸟也。天老曰:凤象麟前、鹿后、蛇颈、鱼尾、龙文、龟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字从鸟,凡声。凤飞,则群鸟从以万数,故‘凤’古作‘朋’字。”《山海经》曰:“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鹤,五采而文,名曰凤。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大安宁。”(《卷阿》孔疏引)梧桐有高洁之象,“倚梧”自喻如凤凰之洁。●登楼:登楼犹登高,有怀远、企慕之象。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又《登高》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苏武

十九年间不辱君,论功何独后诸臣①。

若教倒数凌烟像,也是当时第一人②。

①十九年:《汉书·李广苏建传附》:“(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后诸臣:《汉书·李广苏建传附》:“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唯霍光不名,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次曰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次曰车骑将军龙额侯韩增,次曰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次曰丞相高平侯魏相,次曰丞相博阳侯丙吉,次曰御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次曰宗正阳城侯刘德,次曰少府梁丘贺,次曰太子太傅萧望之,次曰典属国苏武。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明着中兴辅佐,列于方叔、召虎、仲山甫焉。凡十一人,皆有传。自丞相黄霸、廷尉于定国、大司农朱邑、京兆尹张敞、右扶风尹翁归及儒者夏侯胜等,皆以善终,著名宣帝之世,然不得列于名臣之图,以此知其选矣。”

②凌烟像: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天子画凌烟之阁,言念旧臣;出平乐之宫,实思贤傅。”唐刘肃《大唐新语·褒锡》:“贞观十七年,太宗图画太原倡义及秦府功臣赵公长孙无忌、河间王孝恭、蔡公杜如晦、郑公魏征、梁公房玄龄、申公高士廉、鄂公尉迟敬德、郧公张亮、陈公侯君集、卢公程知节、永兴公虞世南、渝公刘政会、莒公唐俭、英公李绩、胡公秦叔宝等二十四人于凌烟阁。太宗亲为之赞,褚遂良题阁,阎立本画。”麟按:凌烟阁乃封建帝王勉励功臣、图画其像的高阁,不限于唐。参见上注。

送朱南山开蜀阃①

殿上传宣内引官,一封历历奏忠肝②。

八千里路先声至,百万都人夹道观③。

节度晋公先授钺,淮阴韩信旧登坛④。

擎天正要中流柱,莫拟人间蜀道难⑤。

①蜀阃:“阃”指领兵在外的将帅或外任的大臣。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宋史本纪第四十四》:“庚申,蜀阃奏捷。”宋李曾伯《代饯蜀阃赴召乐语口号》:“自拥琱旗运阃筹,星霜四历玉关秋。深培根本安全蜀,直用精神定远陬。琴鹤公将离峡口,樵渔我亦访吴头。溪山好处俱堪饮,江路相衔醉未休。”

②内引:到内殿谒见皇帝,因须由有关官员引领,故称“内引”。宋赵昇《朝野类要·班朝》:“内引:内殿引见,则可以少延时刻,亦或赐坐,亦或免穿执也。”●一封句: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朝阳路八千。”谓以一道奏章表对朝廷之忠也。二句写朱忠君。

③八千里路:岳飞《满江红》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麟按:亦有“夕贬朝阳路八千”之意。●夹道观:《新唐书·吐蕃下》:“元鼎逾成纪、武川,抵河广武梁,故时城郭未隳,兰州地皆杭稻,桃、李、榆柳岑蔚。户皆唐人,见使者麾盖,夹道观。”麟按:二句写朱爱民。

④晋公授钺:张衡《东京赋》:“授钺四七,共工是除。”薛综注引《六韬》曰:“凡国有难,君召将以授斧钺。”《新唐书》卷一七三《裴度传》:“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十二年,宰相逢吉、涯建言:‘饷亿烦匮,宜休师。’唯度请身督战,帝独目度留,曰:‘果为朕行乎?’度俯伏流涕曰:‘臣誓不与贼偕存。’即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彰义军节度、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度以韩弘领都统,乃上还招讨以避弘,然实行都统事。又制诏有异辞,欲激贼怒弘者,意弘怏怏则度无与共功。度请易其辞,窒疑间之嫌。于是表马总为宣慰副使,韩愈行军司马,李正封、冯宿、李宗闵备两使幕府。入对延英,曰:‘主忧臣辱,义在必死。贼未授首,臣无还期。’帝壮之,为流涕。及行,御通化门临遣,赐通天御带,发神策骑三百为卫。……策勋进金紫光禄大夫、弘文馆大学士、上柱国、晋国公,户三千,复知政事。”麟按:《旧唐书》卷一百七十《裴度传》载德宗诏曰:“朝议大夫、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飞骑尉、赐紫金鱼袋裴度,为时降生,协朕梦卜,精辨宣力,坚明纳忠。当轴而才谋老成,运筹而智略有定。司其枢务,备知四方之事;付以兵要,必得万人之心。是用祷于上玄,拣此吉日,带丞相之印绶,所以尊其名;赐诸侯之斧钺,所以重其命。”●韩信登坛:《史记·淮阴侯列传》:“(萧)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汉书》卷三四同)

⑤中流砥柱:《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视之,则大鼋之首。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楚辞·天问》:“八柱何当。”王逸注:“言天有八山为柱。”洪兴祖补注引《神异经》:“昆仑有铜柱,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李白《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麟按:上句赞其功,下句慰其出。

送叶若矶之金陵竭信庵

一片斜阳落渡头,青衫乌帽独登楼①。

江流建业三千里,山色淮南数百州②。

都督正开羊祜府,谁人得上李膺舟③。

此行不为扬州鹤,一字犹堪万户侯④。

①青衫乌帽:皆为庶民、贱官、隐者之服。欧阳修《圣俞会饮》:“嗟余身贱不敢荐,四十白髮犹青衫。”白居易《池上闲吟》:“非道非僧非俗吏,褐裘乌帽闭门居。”宋汪应辰《尤美轩》:“青衫乌帽犯尘土,梦想春绿浮凫鹥。”

②建业:即金陵,今南京也。

③羊祜:《晋书·羊祜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时长吏丧官,后人恶之,多毁坏旧府,祜以死生有命,非由居室,书下征镇,普加禁断。……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荆州人为祜讳名,屋室皆以门为称,改户曹为辞曹焉。祜开府累年,谦让不辟士,始有所命,会卒,不得除署。”●《后汉书·党锢传》:“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是时朝庭日乱,纲纪颓阤,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汉书·郭太传》:“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遂辞。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共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④扬州鹤:殷芸《小说》卷六:“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赀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

送马太初之越

一去山阴一冉溪,如何还只恁分携①。

雨无聊赖人无寐,水又潺湲鸟又啼②。

明日不知君上马,中宵谁与共闻鸡③。

去时应有兰亭句,为我临池援笔题④。

①山阴:会稽郡治,在今浙江绍兴。●冉溪:又名染溪,柳宗元将其改名为愚溪。在永州市芝山区河西,东流入潇水。柳宗元《愚溪诗序》:“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②聊赖:蔡琰《悲愤诗》:“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③闻鸡:《晋书·祖逖传》:“(祖逖)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麟按:清周亮工《因树屋书影》四曰:“古以三更前鸡鸣为荒鸡,又曰兵象。”

④临池:《晋书·王羲之传》:“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宋曾巩《墨池记》:“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麟按:曾氏先疑后是,后人遂谓右军墨池也。然右军既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则书圣岂亚于草圣耶?○卫恒《四体书势》:“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下笔必为楷则,号匆匆不暇草书,寸纸不见遗,至今世尤宝其书,韦仲将谓之草圣。”(《晋书》卷三六)

送监丞弟元亨参江陵阃①

北虏才闻郭子仪,上流决有退师期②。

诸公但酾临江酒,老子只围别墅棋③。

露布夜传诛鞑靼,蜡丸便递破符离④。

书生已办平淮表,先寄鹡鴒原上诗⑤。

①柴元亨:字吉甫,江山人,柴望从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初前后在世。宝祐四年(公元一二五六年)进士。历官朝散大夫,荆湖参制。宋亡,与从兄、望等四人隐居,不仕。人称“柴氏四隐”。元亨工诗,集已佚,今本《四库全书·柴氏四隐集》中也没有他的著作。麟按:江陵即荆州。

②郭子仪:《旧唐书》卷一百二十:“郭子仪,华州郑县人。……子仪长六尺余,体貌秀杰,始以武举高等补左卫长史,累历诸军使。……十四载,安禄山反。十一月,以子仪为卫尉卿,兼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使,诏子仪以本军东讨。遂举兵出单于府,收静边军,斩贼将周万顷,传首阙下。……(十五载)六月,子仪、光弼率仆固怀恩、浑释之、陈回光等阵于嘉山,贼将史思明、蔡希德、尹子奇等亦结阵而至,一战败之,斩馘四万级,生擒五千人,获马五千匹,思明露发跣足奔于博陵。于是河北十余郡皆斩贼守者以迎王师。子仪将北图范阳,军声大振。……大历元年十二月,华州节度使周智光杀监军张志斌谋叛,帝以同、华路阻,召子仪女婿工部侍郎赵纵受口诏往河中,令子仪起军讨之。纵请为蜡书,令家僮间道赐子仪。奉诏大阅军戎,将发,同、华将吏闻军起,乃斩智光父子,传首京师。”麟按:北虏指安史之乱叛军。●上流:指有权势的社会集团。《汉书·刘屈氂传》:“(贺)不顾元元,无益边穀,货赂上流,朕忍之久矣。”颜师古注:“丞相贪冒,受赂于下,故使众庶货贿上流执事者也。”

③临江酾酒:苏轼《前赤壁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别墅围棋:《晋书谢安传》:“时苻坚强盛,疆埸多虞,诸将败退相继。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以总统功,进拜太保。”

④露布:魏鱼豢《魏略》:“后马超反,超劫洪,将诣华阴使作露布。洪不获已,为作之。司徒钟繇在东,识其文曰:‘此贾洪作也。’”(《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注)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袁宏)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輟笔,俄得七纸,殊可观。”麟按: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露布,捷书之别名也。诸军破贼,则以帛书建诸竿上,兵部谓之露布。”○鞑靼,泛指北方少数民族。●蜡丸:蜡制的丸状物。因能防湿保密,古代常用以内藏文字,以传递秘密书信、文件等。故亦以“蜡丸”指用蜡封裹的书信、文件等。也称蜡弹。《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又为蜡丸,从水窦出入,与兄元珣谋议。”胡三省注:“蜡丸者,蜡弹书也,作书以蜡丸其外。”麟按:符离在今安徽宿县。

⑤书生平淮:《旧唐书·裴度传》:“度始自书生以辞策中科选,数年之间,翔泳清切。逢时艰否,而能奋命决策,横身讨贼,为中兴宗臣。当元和、长庆间,乱臣贼子,蓄锐丧气,惮度之威棱。度状貌不逾中人,而风彩俊爽,占对雄辩,观听者为之耸然。时有奉使绝域者,四夷君长必问度之年龄几何,状貌孰似,天子用否?其威名播于憬俗,为华夷畏服也如此。时威望德业,侔于郭子仪,出入中外,以身系国之安危、时之轻重者二十年。凡命将相,无贤不肖,皆推度为首,其为士君子爱重也如此。”麟按:《旧唐书·裴度传》:十二年八月三日,度赴淮西。十月十一日,唐邓节度使李酝,袭破悬瓠城,擒吴元济。淮、蔡贼平。柳宗元《奉平淮夷雅表》(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度拜稽首,天子圣神。度拜稽首,皇祐下人。淮夷既平,震是朔南。宜庙宜郊,以告德音。归牛休马,丰稼于野。我武惟皇,永保无疆。”●鹡鴒原:《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麟按:“脊令”即“鹡鸰”。毛《传》:“脊令,雝渠也,飞则鸣,行则摇,不能自舍耳。急难,言兄弟之相救于急难。”郑《笺》云:“雍渠,水鸟,而今在原,失其常处,则飞则鸣,求其类,天性也。犹兄弟之于急难。”孔《疏》:“陆机云:‘大如鷃雀,长脚,长尾,尖喙,背上青灰色,腹下白,颈下黑,如连钱,故杜阳人谓之连钱是也。”后即以“鶺鴒在原”比喻兄弟友爱之情。孟浩然《入峡寄弟》:“泪沾明月峡,心断鶺鴒原。”

石头城和王宁翁韵

怀乡吊古易伤心,绝顶危亭共客临。

朝市曾经兵火后,山川转觉树云深。

百年歌舞空台沼,六代豪华漫陆沉①。

惟有乱鸦归去晚,夕阳无限暮城阴。

①六代:石头城即南京,又称金陵,建业、建康,吴、晋、宋、齐、梁、陈都于此,号为“六朝古都”。●陆沉:指国土沦亡。《世说新语·轻诋》:“桓公入洛,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邱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宋陈经国《沁园春》:“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氊未还。”又有埋没之意。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高义难自隐,明时宁陆沉。”宋周密《齐东野语·范公石湖》:“吴台、越垒,距门才十里,而陆沉于荒烟野草者千七百年。”麟按:此诗吊古伤今,抒发物是人非,繁华易逝之情。

上忠斋丞相①

世事篙人一叶舟,长歌短棹发中流。

今朝正得东风便,才是西风便转头②。

①忠斋丞相:留梦炎,字汉辅,号忠斋,浙江衢州(今浙江衢县)人。宋理宗淳祐四年(年)甲辰科状元。德佑元年(年)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兵马,进左丞相。十一月,元军逼近临安,弃位遁去。隔年任湖南北安抚大使,不久降元。留梦炎曾对文天祥劝降,天祥怒斥之。(参见《宋史》列传一百七十七)麟按:《宋人遗事汇编》引《樵书》曰:“两浙有梦炎,两浙之羞也。历明朝数百年,凡留氏子孙赴考,责令书一结云:‘并非留梦炎子孙。’方许入场。”

②西风转头:释普济《五灯会元·法云法秀禅师》:“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麟按:二句写出留氏之无行。盖虽出于时势之迫,亦不必“才是西风便转头”也。有怒其不争之意。四隐入元不仕,与此辈势同水火。松堂与此佞虽有乡曲之好,而讽之若此,正见不昧于出处去就之大节。

上忠斋丞相

烂柯山下采樵民,尽日观棋局局新①。

黑白两般都著过,后来一著要高人②。

①晋虞喜《志林》:“信安山有石室,王质入其室,见二童子方对棋,看之,局未终,视其所执伐薪柯,已烂朽,遂归乡里,已非矣。”梁任昉《述异记》卷上:“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宋僧志文《西阁》:“年光似鸟翩翩过,世事如棋局局新。”

②黑白:以围棋黑、白子喻人之正邪也。韩愈《送灵师》:“围棋斗白黑,生死随机权。”张乔《咏棋子赠弈僧》:“黑白谁能用入玄,千回生死体方圆。”

上忠斋丞相

江南江北路迢迢,往事东风恨未消①。

昨夜杜鹃啼不了,始知春在洛阳桥②。

①江南句:唐许浑《竹林寺别友人》:“明日分襟又何处,江南江北路悠悠。”

②杜鹃:宋鲍照《拟行路难》:“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蜀帝魂。其声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杜甫《杜鹃》:“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宋王逢原《送春》:“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洛阳桥:唐李益《上洛桥》:“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何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上忠斋丞相

九陌红尘扑帽纱,囊书几度进官家①。

近来不甚知时事,只是栽桑不种花②。

①九陌:宋王炎《同李鲁二郎中游三茅观》:“九陌红尘飞不到,疑从木末入县壶。”九陌喻指都城繁华。●囊书:即封事。《后汉书·明帝纪》:“于是在位者皆上封事,各言得失。”李贤注:“宣帝始令羣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封有正有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而不奏。后魏相奏去副封,以防拥蔽。”刘勰《文心雕龙·奏启》:“自汉置八仪,密奏阴阳,皂囊封板,故曰封事。”宋司马光《与范景仁书》:“自夏及秋,囊书三上,皆杳然若投沙砾于沧海之中,莫有知其所之者。”麟按:秋堂曾上《丙丁龟鉴》,忤时相意,诏下临安狱。

②栽桑:《诗·魏风·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麟按:朱熹曰:“政乱国危,贤者不乐仕于其朝,而思与其友归于农圃,故其词如此。”(《诗集传》)方玉润曰:“贤者既择地偕隐,则当指桑茂密处。妇女之勤于蚕事者相为邻里,然后能妥其室家,以成一代淳风。”明杨基《寄题水西草堂》:“他年得遂归田计,多种墙阴十亩桑。”

山阴兰亭

寂寂山阴事已尘,至今亭址尚嶙峋①。

落花时节朝朝雨,插柳人家处处春②。

曲水自流寒食酒,茂林无复永和人③。

昭陵茧纸今何在,空有梅花点翠珉④。

①山阴事:《晋书·王羲之传》:“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亭址:《水经注·浙江水注》:“浙江东与兰溪合,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亦曰兰上里。太守王羲之、谢安兄弟,数往造焉。吴郡太守谢勋封兰亭候,盖取此亭以为封号也。太守王羲之移亭在水中。晋司空何无忌之临也,起亭于山椒,极高尽眺矣,亭宇虽坏,基陛尚存。”顾野王《舆地志》曰:“山阴郭西有兰渚,渚有兰亭,王羲之谓曲水之胜境,制序于此。”(《太平寰宇记》卷九十六引)吕祖谦《东莱吕太师文集·入越记》:“十里含晕桥亭,天章寺路口也,才穿松径至寺,晋王羲之之兰亭。”麟按:今兰亭在浙江省绍兴市西南之兰渚山下。

②落花时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插柳:古代寒食节的一种风俗。宋赵鼎《寒食书事》:“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纪年华。”

③曲水:古代风俗,于农历三月上巳日(上旬的巳日,魏晋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就水滨宴饮,认为可祓除不祥。后人因引水环曲成渠,流觞取饮,相与为乐,称为曲水。参见《兰亭集序》。《后汉书·礼仪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宋吴自牧《梦粱录·三月》:“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褉饮踏青,亦是此意。”●寒食: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后汉书·周举传》:“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晋陆翙《邺中记》:“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麦为酪,杏仁煮作粥。”麟按:寒食节亦在三月上巳左右,故云“曲水自流”。●茂林句见《兰亭集序》。

④昭陵茧纸:唐刘餗《隋唐佳话》卷三:“王右军《兰亭序》,梁乱,出在外,陈天嘉中,为僧永所得。至太建中,献之宣帝。隋平陈日,或以献晋王,王不之宝。后僧果从帝借拓。及登极,竟未从索。果师死后,弟子僧辩得之。太宗为秦王日,见拓本,惊喜,乃贵价市大王书《兰亭》,终不至焉。及知在辩师处,使萧翊就越州求得之,以武德四年入秦府。贞观十年,乃拓十本以赐近臣。帝崩,中书令褚遂良奏:‘《兰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于昭陵。”陆游《跋冯氏兰亭》:“茧纸藏昭陵,千载不复见。此本得其骨,殊胜兰亭面。”●翠珉:石碑的别称。黄庭坚《题淡山岩》:“惜哉次山世未显,不得雄文鑱翠珉。”宋阮阅《郴江百咏并序·砌台》:“翠珉斜倚若危梯,上出高城下枕池。”

山居

老来无一事,僮与鹤相随。

绕屋疎疎竹,编墙短短篱①。

起来花换影,知己睡多时。

莫厌山居寂,山人只自宜②。

①疏竹:《世说·任诞》:“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东坡《于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短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释文兆《幽兰》:“草密封闲径,林疏露短篱。”麟按:竹林、篱笆,皆隐者之物。元缪鉴《咏鹤》:“青山修竹矮篱笆,髣髴林泉隐者家。”

②山人:指隐士。孔稚珪《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唐王勃《赠李十四》:“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宋郑刚中《山人》:“自古山人合在山,山人何幸此偷安。身闲不束休文带,发短聊簪子夏冠。酒量自来惟恨窄,僦居随分不须宽。惟馀骨髓缄封者,尽是君恩报答难。”麟按:此首写隐居之乐。

塞下行·赠韦士颍归鄂渚上江陵谒阃相

长安二月春正浓,长江二月风正急。

城头杨柳雪絮飞,道傍黏雨沱潦湿。

邯郸谁家侠少年,上马意气挥金鞭,

下马扫笔大如椽。兴来一石未能醉,

剧饮数斗口流涎。玉山跌倒扶未起,

金鞭留当酒家里①。隔楼仿佛画眉人,

相邀夜宿鸳鸯被。睡魔不醒五更钟,

笛声吹断相思泪。嘐嘐鸣鸡将度关,

欲去未去踟蹰间。道逢项庄把剑舞,

楼上美人歌玉环。划然掣电蛟龙怒,

便指南楼问归路②。二千三百里更长,

尔备衣粮我扉屦。青衫著破不堪典,

典到青衫共谁语。世上岂无虬髯汉,

散财结客千千万。岂无燕昭万黄金,

筑作高台礼瑰彦。秦坑汉骂不肯收,

自是一番遭薄贱。唐人科举更糊名,

天下英雄消沮尽。生儿不学去封侯,

锥毛弄秃成霜鬓。世无荆轲樊於期,

只今谁复是男儿③。我闻兵凶战危事,

愁杀天上蚩尤旗。人心承平易思乱,

中原块土急驱汉。蔡城未下辟未诛,

机来一发不容间。三边未即妖祲清,

天河何时能洗兵④。送君不作断肠客,

三尺一骑君西征。临岐酌酒再三语,

今日君王自神武。此行投笔事班超,

不必区区问儿女。上流夜夜雨如箭,

下流砲火惊淮甸。襄师重屯郢州北,

淮师未解长江面⑤。劝君莫赋横槊诗,

楼头正要筹边算。军前一著天下奇,

夜斩楼兰无人知。露布直到天子墀,

六宫懽动龙颜怡。维清象武献太庙,

未央前殿称玉卮。搴旗斩将不足道,

运筹帷幄果谓谁,曰何功第一参次之⑥。

①邯郸少年:唐高适《邯郸少年行》:“邯郸城南游侠子,自矜生长邯郸里: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度报仇身不死。宅中歌笑日纷纷,门外车马常如云。”●笔大如椽:《晋书》卷六五《王珣传》:“珣字元琳。弱冠与陈郡谢玄为桓温掾,俱为温所敬重,尝谓之曰:‘谢掾年四十,必拥旄杖节。王掾当作黑头公。皆未易才也。’……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一石未醉:《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巻鞴鞠鯱,待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口流涎:杜甫《饮中八仙歌》:“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玉山:《世说·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②画眉人:《汉书·张敞传》:“敞无威仪……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憮。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项庄舞剑:《史记·项羽本纪》:“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③衣粮扉屦:《左传·僖公四年》:“申侯见曰:‘师老矣,若出于东方而遇敌,惧不可用也。若出于陈、郑之间,共其资粮屝屦,其可也。’”孔《疏》:“杨雄《方言》云:‘屝,粗屦也。丝作之曰履,麻作之曰屝,不借粗者谓之屦。”麟按:“不借”指草鞋。●典青衫:黄庭坚《诉衷情》:“歌楼酒旆,故故招人,权典青衫。”郑克己《青衫》:“青衫著破禁中罗,楚泽吴江几度过。”麟按:青衫乃微贱者所服。欧阳修《圣俞会饮》:“嗟余身贱不敢荐,四十白发犹青衫。”●虬髯散财: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公(李靖)与张氏(红拂)复应之,及期访焉,宛见二乘。揽衣登楼,虬髯与一道士方对饮,见公惊喜,召坐。周饮十数巡,曰:‘楼下柜中有钱十万。择一深稳处一妹。某日复会于汾阳桥。’如期至,即道士与虬髯已到矣。俱遏文静。时方弈棋,揖而话心焉。文静飞书迎文皇看棋。道士对弈,虬髯与公傍侍焉。……公策马而归。即到京,遂与张氏同往。一小版门子,叩之,有应者,拜曰:‘三郎令候李郎一娘子久矣。’延入重门,门愈壮。婢四十人,罗列庭前。奴二十人,引公人东厅。厅之陈设,穷极珍异,巾箱妆奁冠镜首饰之盛,非人间之物。巾栉妆饰毕,请更衣,衣又珍异。既毕,传云:‘三郎来!’乃虬髯纱帽裼裘而来,亦有龙虎之状,欢然相见。催其妻出拜,盖亦天人耳。遂延中堂,陈设盘筵之盛,虽王公家不侔也。四人对馔讫,陈女乐二十人,列奏于前,若从天降,非人间之曲。食毕,行酒。家人自堂东界出二十床,各以锦绣帕覆之。既陈,尽去其帕,乃文簿、钥匙耳。虬髯曰:‘此尽宝货泉贝之数,吾之所有,悉以充赠,何者?欲以此世界求事,当或龙战三二十载,建少功业。今既有主,住亦何为?太原李氏,真英主也。三五年内,即当太平。李郎以奇特之才,辅清平之主,竭心尽善,必极人臣。一妹以天人之姿,蕴不世之艺,从夫之贵,以盛轩裳。非一妹不能识李郎,非李郎不能荣一妹。起陆之贵,际会如期,虎啸风生,龙吟云革,固非偶然也。持余之赠,以佐真主,赞功业也。勉之哉!此后十年,当东南数千里外有异事,是吾得事之秋也。一妹与李郎可沥酒东南相贺。’因命家童列拜,曰:‘李郎、一妹,是汝主也!’言讫,与其妻从一奴,乘马而去。数步,遂不复见。公据其宅,乃为豪家,得以助文皇缔构之资,遂匡天下。”●燕昭筑台:《战国策·燕策一》:“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文选》卷二九鲍照《放歌行》:“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李善注引《上谷郡图经》曰:“黄金台,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任昉《述异记》卷下:“燕昭王为郭隗筑台,今在幽州燕王故城中,土人呼为贤士台,亦谓之招贤台。”李白《古风》:“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麟按:“瑰彦”即“闺彦”。梁江淹《别赋》:“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羣英。”杜甫《赠李白》:“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注》:“东方朔、公孙弘,待诏金马门,故云金闺。”●秦坑汉骂:“秦坑”指秦始皇坑儒事。唐张说《奉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学士序》:“乃命学者缮落简,缉遗编,纂鲁壁之文章,缀秦坑之煨烬。”“汉骂”指汉高祖刘邦骂儒生事。《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索隐》:“案:竖者,僮仆之称。沛公轻之,以比奴竖,故曰竖儒也。”麟按:用二帝事,喻不重人才,与燕昭、虬髯相对。●科举糊名:刘餗《隋唐嘉话》卷下:“武后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判之糊名,自此始也。”麟按:清顾炎武《日知录·糊名》:“国家设科之意,本以求才,今之立法,则专以防奸为主,如弥封誊録一切之制是也。”●天下英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上篇》:“若列之于科目,则俊、秀盛于汉、魏;而进士,隋大业中所置也,如侯君素、孙伏伽,皆隋之进士也明矣。然彰于武德而甲于贞观。盖文皇帝修文偃武,天赞神授,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麟按:此言“消沮尽”,是隐者口气。●不学封侯:东坡《为儿子三朝洗而作》:“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毛锥:毛笔的别称。因其形如锥,束毛而成,故名。《旧五代史·汉书·史弘肇传》:“弘肇又厉声言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虽有长枪大剑,若无毛锥子,赡军财富,自何而集?’”陆游《醉中作行草数纸》:“驿书驰报儿单于,直用毛锥惊杀汝。”●荆轲句:《史记·刺客列传》:“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柰何?’於期仰天太息流涕曰:‘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柰何?’荆轲曰:‘原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搤捥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刭。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柰何,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④蚩尤旗:彗星名。古代以为慧星出,主有征伐之事。《吕氏春秋·明理》:“有其状若众植华以长,黄上白下,其名蚩尤之旗。……国有此物,其主不知惊惶亟革,上帝降祸,凶灾必亟。其残亡死丧,殄绝无类,流散循饥无日矣。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蔡城未下:陈造《次韵杨帅留客赏雪二首》:“从公草赋梁园罢,未羡将军下蔡城。”●间不容发:《大戴礼记·曾天子圆》:“律居阴而治阳,历居阳而治阴,律历迭相治也,其间不容发。”汉枚乘《上书谏吴王》:“系絶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司马光《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一状》:“此明白之理,皎如日月;得失之几,间不容发。”●妖祲:犹“妖氛”,比喻寇乱。《宋书·竟陵王诞传》:“既妖祲廓清,大明升曜,幽显宅心,远邇云集。”唐骆宾王《久戍边城有怀京邑》:“戎机习短蔗,妖祲浄长榆。”宋范仲淹《阅古堂》:“歷歷革前弊,拳拳扫妖祲。”●洗兵:《文选·魏都赋》:“洗兵海岛,刷马江洲。”李善注引魏武《兵接要》曰:“大将将行,雨濡衣冠,是谓洗兵。”梁简文帝《陇西行》:“洗兵逢骤雨,送阵出黄云。”

⑤三尺:《汉书·高祖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颜师古注:“三尺,剑也。”●班超:《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其后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⑥横槊赋诗:《南齐书·垣荣祖传》:“若曹操、曹丕上马横槊,下马谈论,此于天下可不负饮食矣。”唐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杜子美四》:“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遒文壮节,抑扬怨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维清象武:《诗·周颂·维清》:“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诗序》:“《维清》,奏《象舞》也。”郑《笺》:“《象舞》,象用兵时刺伐之舞,武王制焉。”孔颖达正义曰:“《维清》诗者,奏《象舞》之歌乐也。谓文王时有击刺之法,武王作乐,象而为舞,号其乐曰《象舞》。至周公、成王之时,用而奏之于庙。诗人以今大平由彼五伐,睹其奏而思其本,故述之而为此歌焉。”麟按:清陈奂《诗毛氏传疏》:“制《象舞》在武王时,周公乃作《维清》,以节下管之乐,故《维清》亦名《象》。”●未央玉巵:《史记·高祖本纪》:“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搴旗斩将:《吴子·料敌》:“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抗鼎,足轻戎马,搴旗斩将,必有能者。”●运筹帷幄:《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何、参:萧何、曹参。《史记》、《汉书》皆有传。

钱唐

不记钱王建国年,尚遗强弩射潮痕①。

地回王气归吴分,山挟潮声出海门②。

南渡几年犹昨日,西湖疎影自黄昏。

客来独凭栏干处,时听渔歌过远村。

①钱王建国:《新五代史·吴越世家》谓钱镠在唐庄宗时建国,“自唐干宁二年为镇海、镇东军节度使,兼有两浙,至皇朝太平兴国三年国除,凡八十四年。”●强弩射潮:《宋史·河渠志七》:“淛江通大海,日受两潮。梁开平中,钱武肃王始筑捍海塘,在候潮门外。潮水昼夜冲激,版筑不就,因命强弩数百以射潮头,又致祷晋山祠。既而潮避钱塘,东击西陵。遂造竹器,积巨石,植以大木。堤岸既固,民居乃奠。”苏轼《表忠观碑》:“仰天誓江,月星晦蒙;强弩射潮,江海为东。”

②王气:《东观汉记·光武帝纪》:“望气者言舂陵城中有喜气,曰:‘美哉王气,鬱鬱葱葱。’”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麟按:《太平御览》卷一百七十引《金陵图》云:“昔楚威王见此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故曰金陵。秦并天下,望气者言江东有天子气,凿地断连冈,因改金陵为秣陵。”●海门:内河通海之处。唐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宋吴琚《酹江月·观潮应制》:“晚来波静,海门飞上明月。”

蕲州别友

客中逢客上夷陵,辗转凄凉睡不成①。

无酒送君之远道,有谁吹角向江城。

白发乱生人渐老,青灯相对雨无情②。

诘朝共发蕲州路,知到江山更几程③。

①夷陵:在今湖北宜昌。●辗转:《诗·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郑《笺》:“卧而不周曰辗。”朱熹曰:“辗者,转之半;转者,辗之周;反者,辗之过;侧者,转之留。皆卧不安席之意。”(《诗集传》)

②白发青灯:陆游《剑南诗稿》卷一《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③诘朝:犹诘旦,指清晨。《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将见。”杜预注:“诘朝,平旦。”《宋书·柳元景传》:“自诘旦而战,至于日昃,虏众大溃。”

奇气楼

此斋全占崧高胜,更尽楼前第一奇①。

芳草碧连天水处,数峰青断暮烟时。

山川不逐阴晴换,宇宙闲看岁月移。

琴已懒弹书懒读,一帘花影咏春迟。

①嵩高:即嵩山。《汉书·翼奉传》:“臣愿陛下徙都于成周,左据成皋,右阻黾池,前乡崧高,后介大河。”麟按:楼或在嵩山上。

沛中歌

秦时日月汉山河,家计今谁与仲多①。

天子不知天下贵,酒中惟唱沛中歌②。

①秦时日月:唐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谁与仲多:《史记·高祖本纪》:“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②天下贵:天下贵者,人(民)也。《荀子·王制》:“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礼记·礼运》:“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故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以阴阳为端,以四时为柄,以日星为纪,月以为量,鬼神以为徒,五行以为质,礼义以为器,人情以为田,四灵以为畜。”●唱沛中歌:《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道旧故为笑乐。”

梦傅说

傅说为霖寤寐中,高宗一念与天通①。

后来亦有君王梦,不是阳台便月宫②。

①傅说:《尚书·说命序》:“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傅岩,作《说命》三篇。”孔颖达疏引皇甫谧云:“高宗梦天赐贤人,胥靡之衣蒙之而来,且云:‘我,徒也,姓傅名说,天下得我者岂徒也哉!’武丁悟而推之曰:‘傅者,相也。说者,欢悦也。天下当有傅我而说民者哉!’明以梦视百官,百官皆非也。乃使百工写其形象,求诸天下,果见筑者胥靡衣褐带索,执役于虞虢之间、傅岩之野,名说。以其得之傅岩,谓之傅说。”《史记·殷本纪》:“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

②阳台:宋玉《高唐赋》:“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崒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文选》卷一九)●月宫:柳宗元《龙城录》:“开元六年,上皇与申天师、道士鸿都客八月望日夜,因天师作术,三人同在云上,游月中,过一大门,在玉光中飞浮,宫殿往来无定,寒气逼人,露濡衣袖皆湿,顷见一大宫府,榜曰‘广寒清虚之府’。其守门兵卫甚严,白刃粲然,望之如凝雪。”麟按:此辈纯为足欲。

推荐阅读:

郑文焯《大鹤山人词话》

沈德潜《说诗晬语》

沐昻《沧海遗珠》

夏敬观《忍古楼诗话》

魏元旷《诗话后编》

黄彻《防溪诗话》

钱裴仲《雨华盦词话》

李峤《评诗格》

唐宋名贤诗话

张祥龄《词论》

陈绎曾《诗谱》

郭麟《词品》

沈谦《填词杂说》

吴师道《吴礼部词话》

俞彦《爰园词话》

近体乐府

梁启超《饮冰室评词》

彭孙《金粟词话》

韦居安:梅间诗话⑴

韦居安:梅间诗话⑵

李白诗首

吴梅颠《徽城竹枝词》

曾慥:乐府雅词⑴

曾慥:乐府雅词⑵

谢元淮《填词浅说》

孙绍远:声画集⑴

孙绍远:声画集⑵

毛幵《樵隐词》

刘熙载《词概》

魏庆之《魏庆之词话》

朱熹《南岳倡酬集》

洪亮吉《拟两晋南北史乐府》

刘元髙《三刘家集》

谢翱《楚辞芳草谱》

李清照《词论》

朱祖谋《彊村老人评词》

周寿昌《思益堂词钞》

御定千叟宴诗

周弼《三体唐诗》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万树:词律⑴

万树:词律⑵

万树:词律⑶

万树:词律⑷

万树:词律⑸

汤汉:妙绝古今⑴

汤汉:妙绝古今⑵

庞垲《诗义固说》

元好问:唐诗鼓吹⑴

元好问:唐诗鼓吹⑵

元好问:唐诗鼓吹⑶

段安节《乐府杂录》

方千里《和清真词》

陈衍:石遗室诗话续编⑴

陈衍:石遗室诗话续编⑵

陈衍:石遗室诗话续编⑶

陈衍:石遗室诗话续编⑷

杨慎:升庵诗话⑴

杨慎:升庵诗话⑵

杨慎:升庵诗话⑶

黄升:花庵词选⑴

黄升:花庵词选⑵

黄升:花庵词选⑶

烟灰飞御道罗绮照昆明日落红尘合车马乱纵横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anxishizx.com/lxsxw/96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