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春风一样温暖轻松 [永康乡愁]原创第期天下江南 撰稿/刘荣整编/沈维 周末,春光明媚,走过兰溪老城南门古巷,顿觉亲切而美好,一切景象宛如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地张开了眼睛,古色古香,自己仿佛穿越了时光来到了远古。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石碑“天下江南”,为大清乾隆五十六年董诰所书,其字遒劲、雄健,铁划银钩。董诰,字蔗林。乾隆二十八年进士,殿试进呈卷列第三,高宗因大臣子,改二甲第一,官至户部尚书,善书画。 而与之相邻的是“钟灵毓秀”碑,落款者王蕴章。王蕴章(-.8),字莼农,号西神,别号窈九生、红鹅生,别署二泉亭长、鹊脑词人、西神残客等,室名菊影楼、篁冷轩、秋云平室。光绪二十八年(年)中副榜举人,任学校英文教师。上海沪江大学、南方大学、暨南大学国文教授,上海《新闻报》编辑,上海正风文学院院长。通诗词,工书法,善欧楷,精铁线篆,观其书法,端庄严谨,学者之气跃然而出。 两块石碑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二百多年来兰溪的衰落与兴盛。 不远处是一块祥云缭绕蝙蝠,中间篆体“福”字,下有山水碑刻,此碑连坐,高为公分,宽74公分,落款宝月山人,细看有一方印,印的主人是赵之琛,此人生活于嘉道年间,书画各著于当世,擅篆刻,是浙派篆刻的代表人物,整体设计新颖独特,四个蝙蝠灵动逼真,栩栩如生。行人大多解释为天赐五福,而我却认为有非同寻常的含义,云可诠释为云天、中为福字、下为山水,可理解为“天福山”,而凑巧的是此石碑存在于天福山社区之内。这究竟是天意还是妙合,怎不能使人遐想无限,思绪绵绵于历史长河中。 还有清代的大学者俞樾撰写的王阳明心语,正文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至善至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横批是“知行合一”。俞樾,号曲园。道光三十年进士,擅长于篆隶书,而此碑就显示出其书法风格,篆隶相杂,别出心裁,使人有耳目为之一新之感。苏州寒山寺碑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就是其杰作。王阳明先生为一代心理学大师,据史记载曾两次来兰问道于易学名宿章懋,至于那时的他们在会晤而又说些何许的经典心语,那是留于史学家去考证、文学家去编译而流传的一段佳话。 而那一硕大的石罗盘,直径有公分,重千斤左右,中线与南北两极相对,中间有黑白阴阳鱼,递次为八卦、星座、十二生肖,最外面是二十四节气。民谚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它体现的是我们农耕文化的特征,也是中华民族朴实、善良、坚强、智慧的象征。它可以测日光、定四时、分节气,准确把握农业生产时间,是古代人生存之法宝。 “状元及第”碑,古时一年一度廷试,万中取一,自是了不起的大事,那些莘莘学子谁不想与其亲近,或照相、或合影、或思之以希冀,当然这些百年的文物故事,史海沉钩,娓娓动听的述说传播着这些故事。因为文化就是我们这个城市的灵魂和强大的生命力。 兰溪市委、市政府正在努力打造“天下江南”四A级景区,向游人展示兰溪古城一千三百多年的悠悠历史与宋徽宗赞誉的“天下江南”景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