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美莫司乳膏价格贵不贵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90324/6990873.html 晚上受刘鑫老师提携,应邀出席市范浚研究会会刊改稿会。范浚一代大儒,生前却只是个僻居乡里的教书匠。不过,教书先生真的不能轻视。穷则独善其身,达的话就兼济天下了。祖师孔夫子就是个教书匠呀,至今称圣人。范浚虽不及夫子,却也是婺学开宗。他独树一帜的思想学说,除了弟子间相互传授,天下学子通过刊刻的书籍拜读,最有影响力的传播莫过于三次。一是逝世不久,由朱熹转载了一次“朋友圈”,从此奠定了思想家的地位;二是南宋末年,为了给日渐衰落的帝国找到出路,由大儒真德秀将范浚思想作为“国家振兴计划”的一部分呈献给理宗;三是明朝嘉靖年间状元顾鼎臣再次将范浚思想作为打开王朝中兴大门的钥匙呈献给明世宗。与朱熹转载只是个人行为、真德秀上书皇帝只是首肯不同,这次皇帝不是只听不说只看不想,而是亲自撰写了心得体会,并且颁布天下,至此范浚思想的影响力达到了鼎峰。 而机缘巧合,上周我刚访得一块由顾鼎臣撰写(疑似书丹人也是顾本人)的南园周公墓志铭。志石为太湖石质,60公分见方,也不知道出土后受到了什么惨无人道的待遇,大部分已经磨损殆尽。零零碎碎地可以知道,墓主姓周,讳昂,字大瞻,父亲宗瑞,母亲是浙江嘉兴人韩氏,育有二子,长子周用”高才多技,能而谦煦,无鄙容“。卒于某年二十八日,享年五十五岁。这块墓志与普通墓志不同,作者的名字不是刻在志文首列,而是列在志文结尾。可惜也被磨得一干二净,只看到“吴门温口刻”四个字。那朋友们或许会奇怪,既然志石上并没有看到作者名字,又如何能知道是鼎鼎大名的状元郎写的呢? 这就不得不说周用其人。周用,字行之,号白川,苏州吴江人。弘治十五年进士,历任南京兵部给事中、浙江副使、福建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提督南赣军务、南京工部尚书、南京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书法俊逸,善绘画,得到与文征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的沈周亲授。逝世后,嘉靖皇帝御赐祭葬,加封太子太保,赐他谥号“恭肃”,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夏言撰神道碑,首辅徐阶撰墓志铭,著有《周恭肃集》,国家图书馆现藏有明朝嘉靖年间刻本。 文集中有一篇《先考南园府君行状》,记载周用的父亲就是周昂,字大詹(原文如此,另一篇《亡妹周氏墓志铭》则记作“大瞻”),号南园,世为吴江县人,父亲宗瑞,母亲韩氏。自幼颖慧,善于经营,为人热情慷慨,曾在吴江县湖中救了被大风吹翻的商船旅客十余人,是个十足的富而好礼、见义勇为的好青年。妻计氏,长子周用,壬戍(原文如此)进士,南京给事中,次子周同,生于景泰乙亥七月,卒于正德四年巳己十二月二十八日,享年五十五岁,“以今年秋九月”葬于吴江西亢之原祖坟附近。结合墓志原石卒年之后“以辛”字样,可以推断,周用写这篇行状的时间是正德六年辛未()。行状末段,周用表达了将来请“大人先生轸念孤苦,赐铭刻石列之幽墟”,使父亲的嘉德懿行“得托于立言君子以垂诸不朽”的想法。 通过文集,我们发现,周用交游极广,而且大多数是当朝权贵,其中就有顾鼎臣。鼎臣,字九和,号未斋,苏州昆山人,弘治十八年状元及第,历官修撰、左谕德、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与夏言同为内阁首辅,加封少保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卒后赐谥“文康”。周用文集中有大量与顾鼎臣相互酬倡的诗作,如《送顾礼侍九和吴酒》《九和诗报酒且酸薄戏复》《癸己六月二十九日斋居,中庭见落英狼籍,问之守舍,吏云是频婆花。余曰是固华实相并者耶?因次亭溪旧韵,呈未斋呈教》《柯亭宴集暮归,值风雨,次九和韵二首》《九和奉命有事山陵,次前韵》《丁酉九月十三日登报国寺佛阁,次顾未斋韵》等等。周用自称,两人之间相逢开口笑,“多情真为故人留”。顾鼎臣升任首辅后,周用还与顾未斋阁老论过田粮,共商朝政。 周用与兰溪的名人也有交集,如三部尚书唐龙。唐龙,字虞佐,号渔石,正德三年进士,历任兵部尚书兼总制三边军务、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加封太子少保,谥文襄。周用对于唐龙抗击侵略镇抚边疆的光辉形象有着生动的诗歌描写,如《次唐兵书总制韵集杜二首》:“总戎存大体,取次莫论兵。身许麒麟画,笳吟细柳营。先锋百胜在,恋主寸心明。近有风流作,防边讵敢惊。”“胡虏何曾盛,羁栖尚甲兵。由来貔虎士,不独汉家营。会待妖氛静,能添白发明。秋风动关塞,寂寞壮心惊。”《次唐虞佐韵》:“书生何所事,扼腕早谈兵。一月闻三捷,王师薄虏营。放牛沙碛暖,倚剑雪山明。见勒燕然字,单于复大惊。”其中“放牛沙碛暖,倚剑雪山明”一联,令人喝彩!此外还作有《四川抚臣献白兔用唐虞佐韵时群臣有赋颂者》等倡和诗。后来唐龙卸职礼部尚书,继任者即是周用。 周用因为宦迹遍布大江南北,曾多次游历兰溪,留有诗作多首,其中不乏金句妙作,写出了兰溪的风物,如“山乡橘柚熟,有酒复如川”(《兰溪会叶同年良臣推官》),“细雨闻黄鸟,清江馔白鱼”(《赠危尹行同年兰溪道中》);歌颂了兰溪的民风:“刑书民风醇,何用绝其编”(《兰溪会叶同年良臣推官》);道尽了兰溪山水之美,如《兰溪道中》“星河延曙色,帆影水波凉。搔首寻残梦,推篷非故乡。白鹭照中泽,黄花惊早霜。秋怀本离索,极目海云长。”《丁丑九日兰溪道中有怀》:“九日仍为客,扁舟越上来。山高翳云日,滩急转风雷。野屋青烟晓,沧江白鸟回。古人怀不见,谁共菊花杯。” 既然顾鼎臣的文集中并没有保存下与周用相关的文献,周用自身仕途亨达,交往的又都是达官贵人聪明才子,怎么能够确定为他父亲撰写墓志的,就一定是状元郎呢?最终还是要由这方千里迢迢来到兰溪的小小石头说话。南园周公墓志铭中提到“……行状请铭,鼎臣叹曰……”,鼎字虽然已经非常轻浅,模糊不清,但另一处“鼎臣曰”的鼎字却非常清晰,可见这篇墓志的作者正是那个五百多年前把乡贤范浚介绍给明朝皇帝、最终让范浚的《心箴》以官方刻石的姿态传播到全中国的状元郎! 自范浚到顾鼎臣再到如今,将近一千的时光过去了。周用他曾经几度来过兰溪,也在朝中经常接触到兰溪人,因为他当年一个让父亲永恒不朽的心愿,很偶然地把这诸多的人物都联结在了一起,最后又流转回兰溪。想来,是兰溪的山山水水真的值得他眷恋吧!周公有情,沉寂了几百年,终于带着状元郎又回来看兰溪了…… 文字:张绍芳 编辑:张绍芳 审核:蔡予新 蘭溪市文史与文献研究会 聚英才重文獻興蘭溪 打造蘭溪文史愛好者共同的家園 欢迎
|